杜启澳,中西医结合学院2021级针灸推拿学专业本科生,共青团员,荣获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曾获2023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学生”,连续四年获校级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连续三年获“优秀学生标兵”,获得荣誉及奖项22项,包括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2项、校级奖项10项;获得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省级总决赛银奖、山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济宁医学院第八届“互联网+”创业大赛银奖、第22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中医药科普大赛一等奖、康复知识技能大赛一等奖等奖项;在国家级科技期刊发表论文《从陈无择三因司天方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探讨》;参加开放实验室项目《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的合成及其抑菌性能研究》;拍摄科普视频《中医外治之针刺》被健康中国收录;组织参加三下乡、无偿献血进校园、春蕾助教等多起志愿服务,志愿时长300小时,荣获“五星级志愿者”称号。
高大、帅气、谦逊、阳光,这是杜启澳给人的第一印象。踏入中医学大门以来,他以“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为座右铭,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探索。
初入大学时,面对繁重的课程体系和深奥的中医理论,杜启澳曾一度感受到医学生特有的学业压力。然而,一次临床见习经历彻底改变了他对医学的认知,正是这次实践,让他成功将压力转化为持续前行的动力。“有一次,我跟着老师到基层医院进行‘早临床’,遇到一位感冒高热的患者,39℃高烧不退,服用了常用的退热药物高热仍不退,所以来到了中医科寻求帮助。针对病情,老师通过艾灸疗法,在患者的大椎穴和风门穴轮换施灸15分钟之后,患者微微出汗,高热逐渐褪去。”这次经历让杜启澳体会到中医的优势,爱上了中医学。此后,他更加刻苦钻研,清晨研读《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晚上整理病例笔记,在实验室内进行了百余次穴位定位进针练习,他的进针手法愈发稳健,慢慢地,他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在《经络腧穴学》课程中,他独创“经络歌诀记忆法”,将十二经脉循行路线编成押韵口诀。当以4.19的绩点第二次站上专业榜首时,他更坚定了信念:“中医传承需要扎实的医学根基,更需要将经典化为临床利刃的智慧。”
大学四年来,杜启澳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省级优秀学生,多次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标兵。他常说:“学医是一条漫长的路,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走得更远。”
“传承中医,守正创新。”杜启澳不仅在学业上表现优异,在科研竞赛方面也屡获佳绩。大一时,他就加入了实验室,跟随老师锻炼,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从一开始的懵懂,到后来熟练掌握Western Blot、PCR、Elisa等实验技术。他热爱在古籍中探经方,跟随导师在宋代陈无泽的《三因方》中发现治疗肠易激动综合征的方法,并在国家级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从陈无择三因司天方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探讨》,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机制为IBS-D患者提供了临床诊疗思路和治疗方案,缓解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他先后获学校第八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银奖、第22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中医药科普大赛“一等奖”、康复知识技能竞赛“一等奖”和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系一等奖。“实验室里的艾草清香,混合着电脑散热器的金属气息,那是创新的味道。”
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他将科研视野投向基层医疗,通过调研鲁西南12个村卫生室,走访汶上5个乡镇收集民间经验效方,提出去基层弘扬中医的目标,设计了一份详实的职业规划方案,扎根基层,助力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当遇到瓶颈时,他会重读 《伤寒杂病论》,在张仲景的经方中找寻解决之法。记得备战大赛时,为优化现场汇报以及6分钟综合能力面试,他连续7天模拟演练到深夜,最终实现2000字汇报全脱稿+3000字面试问题全背诵,这一突破使他荣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省级总决赛银奖、第二届山东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银奖。
杜启澳认为,学好医学不仅要积累,更要担当起医者的责任。大学期间,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组织开展中医义诊、中医文化进社区等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社区义诊。大学四年他跟随“三下乡”队伍走过了10余个乡村,为近千百名基层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在妹冢镇前毛湾村义诊的帐篷里,杜启澳完成了从医学生到医者的蜕变。他遇见一位因急性腰扭伤,而持续性腰痛、疼痛难忍的爷爷,通过针灸取穴后溪穴、养老穴、人中穴、委中穴和推拿治疗后,爷爷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看到爷爷脸上的笑容,杜启澳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医者的荣誉感和满足感。
最让杜启澳自豪的是他参与组建学校中医药科普基地讲解队伍的经历。“作为中医药科普基地第一位针灸讲解员,他从最开始撰写讲解稿、第一次面对几百人讲解的紧张与焦虑,到可以从容地面对每一次讲解和操作,再到对新加入的讲解员们进行培训,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青年传承中医文化的使命。”
他将深奥的“君臣佐使”理论转化为趣味互动实验。在小学生参观团来参观时,他巧妙地用薄荷叶的清凉感解释“辛凉解表”,用当归横切面的油室结构类比“活血功效”。他累计为800余名师生进行过中医药科普讲解,组织参与多次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这让他更加确信,中医文化的生命力,在于让每个普通人都能触摸它的脉动,要用青年人的语言续写岐黄篇章。
让千年智慧焕发新生,让仁心仁术润泽四方。杜启澳认为,新一代中医学子要像太溪穴般深藏不露,更要如百会穴般顶天立地。千磨万砺、百炼成钢,纵使云程发轫万里遥,笃行不怠者终将在磨砺中绽放璀璨光华。他正在成长为肩挑传统与现代的杏林传薪者!